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具有保守的结构特征,即7个跨膜螺旋 (seven transmembrane helices, 7TMs),这 7 个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将受体分割为胞外 N 端(N-terminus)、胞内 C 端(C-terminus)、3个胞外环 (extracellular loops)和 3 个胞内环 (intracellular loops) GPCR 的胞外区域在结合激动性信号分子(如气味、激素、神经递质、趋化因子)后发生构象变化,进而引发跨膜螺旋的运动,特别是第6跨膜螺旋靠近胞内的那部分(intracellular half of TM6) 往外翘起。此时激活受体的胞内区域可招募并结合下游效应蛋白 (如 G 蛋白、P-arrestin等),这些效应蛋白通过环腺苷酸 (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等调节体内生理活动。
GPCR 感知许多细胞外信号并将它们转导至异源三聚体 G 蛋白,其进一步将这些信号在细胞内转导至合适的下游效应物,从而在各种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G 蛋白是具有结合核苷酸鸟苷三磷酸 (GTP) 和鸟苷二磷酸 (GDP) 的能力的特化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组具有 7 个跨膜功能区的蛋白,N-末端在胞外,长度由几个氨基酸到几百个氨基酸不等;C-末端在细胞内,每两个跨膜之间构成一个环,长度可由 10-150 个氨基酸组成;受体与 G-蛋白的结合部位尚未确定,但 N-末端的丝氨酸系列和胞内侧第三亲水环,可能是 G-蛋白结合的重要部位。
G蛋白有许多种类,比较常见的主要有 Gs、Gi、Gq 以及 Gr12。G蛋白能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具有水解 GTP 生产 GDP 的能力,主要由 3 个亚基组成,a 亚基、β 亚基、γ亚基,总分子量有 100KD,其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和活化型。非活化型构象即指以 aβγ 三聚体存在的并且与 GDP 结合的形式;活化型构象即指 a 亚基与 GDP 结合在一起而使 βγ 亚基脱落的状态。整个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受体激活后能与 G 蛋白结合,GTP 取代 a 亚基上的GDP,与 βγ 亚基解离, Ga-GTP 和 Gβγ 能分别作用于效应蛋白。Ga-GTP发挥效应
后被 GTP 酶水解成 GDP,进而再与 βγ 亚基结合,重新形成非活性的 G 蛋白三聚体。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构成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有800多名成员。根据 “GRAFS” 分类系统,GPCR可分为五个家族:谷氨酸 (Glutamate),视紫红质 (Rhodopsin),粘附 (Adhesion),卷曲/味2 (Frizzled/Taste2) 和分泌素 (Secretin),而视紫红质样受体也称为 A 类,分泌素为 B类和谷氨酸作为 C 类。
一系列研究表明,包括 GPCR-PCa,PSGR2,CaSR,GPR30 和 GPR39 在内的异常 GPCR 信号与肿瘤发生或转移相关,因此干扰这些受体及其下游靶点可能为制定新策略提供机会。用于癌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目前,GPCR 的调节剂构成了制药工业的关键领域,占 FDA 批准的所有药物的约 35%。
参考文献:
[1]. Moreira IS.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G-protein/GPCR interactions.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4 Jan;1840(1):16-33.
[2]. Tuteja N. Signaling through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Plant Signal Behav. 2009 Oct;4(10):942-7.
[3]. Williams C, et al. GPCR signaling: understanding the pathway to successful drug discovery. Methods Mol Biol. 2009;552:39-50.
[4]. Schiöth HB, et al. The GRAF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en Comp Endocrinol. 2005 May 15;142(1-2):94-101.
[5]. Wu J, et al. Dissection of aberrant GPCR signaling in tumorigenesis--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Cancer Genomics Proteomics. 2012 Jan;9(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