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小分子课堂总览
    2025-09-30

    信号通路,动物造模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GPCR/G Protein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化合物
    2025-09-17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通路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关键途径。GPCRs为七次跨膜蛋白,能识别激素、神经递质等配体。配体结合后,受体构象改变,激活与之偶联的G蛋白(由α、β、γ亚基组成)。激活的G蛋白α亚基结合GTP并与β、γ亚基解离,进而调控下游效应分子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等,生成cAMP、IP3等第二信使。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Cell Cycle/DNA Damage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化合物
    2025-09-19

    Cell Cycle/DNA Damage 通路是细胞应对内外源损伤的核心机制。各种因素诱导 DNA 双链断裂(DSBs)后,γH2AX、MRN 复合物等传感器迅速识别损伤,激活 ATM/ATR 激酶,通过 CHK1/2 传导信号,诱导 G1/S、G2/M 期阻滞,为修复争取时间。修复途径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他莫昔芬 Tamoxifen 诱导 CreER 转基因小鼠基因敲除
    2025-09-19

    Cre-ERT2小鼠表达一种融合蛋白,由Cre重组酶与突变型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区(ERT)组成。在无他莫昔芬(Tamoxifen)时,Cre-ERT2因与细胞质抑制性复合物结合而无活性;当给予他莫昔芬后,他莫昔芬在肝脏转化为活性代谢物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4-OHT后者与ERT结合,促使Cre-ERT2进入细胞核,激活Cre重组酶功能。对于短期和即时效应研究或需要避免肝脏对他莫昔芬进行转化的情况,可直接使用4-OHT[1,2]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构建糖尿病动物模型
    2025-09-19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是一种从链霉菌中分离出的抗生素,具有选择性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的特性,常被用于构建糖尿病动物模型。1963年首次发现其致糖尿病作用。目前,通过不同给药方式和剂量,STZ可在小鼠和大鼠中诱导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模型,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病理机制研究及潜在疗法筛选[1,2]。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Notch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
    2025-09-29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间通讯机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命运决定、胚胎发育、组织稳态和免疫调节。该通路的核心由Notch受体(Notch1-4)及其配体(如DLL1/3/4、JAG1/2)组成。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MPTP 诱导构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2025-09-2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中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1]。1983年,Langston等人首次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可诱导人类出现类似PD的症状,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建立PD动物模型提供了基础。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铁死亡 Ferroptosis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
    2025-09-29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区别于凋亡和坏死。其核心机制涉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抑制,导致脂质ROS积累。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博来霉素 Bleomycin 诱导构建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2025-09-29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组织瘢痕形成、肺泡结构破坏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其核心机制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僵硬和呼吸衰竭。

    查看详情
  • 小分子课堂 | 铜死亡 Cuproptosis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
    2025-09-29

    铜死亡(Cup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依赖于铜离子的积累并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1,2]。铜离子通过铜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并富集于线粒体,在FDX1的介导下还原为亚铜离子(Cu+)。Cu+直接结合三羧酸循环(TCA)中的脂酰化蛋白,导致这些关键酶异常聚集,破坏代谢稳态;同时,Cu+干扰铁硫簇(Fe-S)蛋白的组装,损害电子传递链功能,引发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此外,铜离子还通过消耗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系统,加剧氧化应激,最终触发不可逆的蛋白毒性应激反应,使细胞死亡[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