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因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无法充分排出静脉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灌注不足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肺淤血与腔静脉淤血。其诱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
 
                            
                            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长、分化及功能维持的关键物质,可作为能量来源参与生物合成、神经传递等生命过程,其代谢失衡与肿瘤、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信号通路作为真核细胞中的核心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其中NF-κB是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包含RelA、RelB、c-Rel、p50和p52,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均含Rel同源结构域,可实现二聚化、核定位、DNA结合及与抑制蛋白IκB相互作用。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调控动物发育与组织稳态的关键通路,核心组件包括分泌型配体Hh(Shh、Ihh、Dhh)、十二次跨膜受体Patched(PTCH1/2)、七次跨膜共受体Smoothened(SMO)及Gli转录因子(Gli1/2/3)。正常状态下,PTCH抑制SMO活性,通路处于静息;当Hh配体结合PTCH后,SMO抑制解除,激活Gli家族转录因子,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及干细胞维持。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作为创新药物研发技术,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传统小分子药物常受限于靶蛋白“难成药”困境,约80%人类蛋白缺乏可结合的活性口袋,难以被有效抑制。而PROTACs凭借“双功能嵌合”设计,由靶蛋白结合配体、E3泛素连接酶结合配体及连接子组成,借助细胞内天然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发挥作用:先形成“靶蛋白-PROTACs-E3连接酶”三元复合物,驱动靶蛋白泛素化标记,进而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且PROTACs自身可循环参与后续降解过程。目前,PROTACs在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众多相关分子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细胞内关键的蛋白调控系统,负责真核细胞胞内80%-90%蛋白降解,是动态双向蛋白修饰调控系统。其核心为E1-E2-E3酶促级联催化泛素与靶蛋白共价结合,E1激活泛素,E2传递泛素,E3精准识别靶蛋白,E4可延长泛素链形成的多泛素链被26S蛋白酶体识别降解,26S蛋白酶体由19S调节颗粒和20S催化核心组成,19S识别靶蛋白并解折叠,20S将其降解为小肽,泛素则回收再利用。去泛素化酶(DUBs)是该系统的反向调控因子,能水解泛素与靶蛋白或泛素链间的连接键,调控蛋白降解。UPS通过调控蛋白稳定性,参与细胞周期、增殖、迁移、DNA损伤修复等过程,其功能异常与癌症等疾病相关 [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以胰腺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酶原异常激活为核心特征,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需依赖可靠动物模型。雨蛙素(Cerulein)作为一种与胆囊收缩素(CCK)结构相似的多肽,因能特异性激活胰腺腺泡细胞CCK-A受体,诱导胰酶提前激活并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成为构建AP模型的经典工具[1-2]。
 
                            
                            cGAS-STING信号通路是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关键通路。cGAS可识别病原体DNA、受损染色体DNA或线粒体DNA等异常DNA,在与dsDNA结合后发生液-液相分离,促进cGAMP生成。核内大部分cGAS与核小体结合受抑制,BAF1可阻止其结合基因组DNA,SPSB3与CRL5介导其泛素化降解。
 
                            
                            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细胞过程,它通过溶酶体介导的降解作用清除分子和亚细胞成分,包括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细胞器,以促进细胞的稳态、分化、发育和存活。自噬起始由ULK1复合物(FIP200/ATG13/ATG101)调控,受AMPK(激活)和mTOR(抑制)反向调节。AMPK磷酸化ULK1,启动自噬体形成。PIK3C3复合物(VPS34/VPS15/ATG14L/AMBRA1)生成PtdIns3P招募WIPI蛋白和ATG9小泡,促进膜延伸。LC3经ATG4加工为LC3-I,再与PE结合形成LC3-II 嵌入自噬体膜并识别底物。自噬体通过RAB蛋白、SNARE及HOPS复合物与溶酶体融合,内容物被降解回收。LC3-II被ATG4切割循环利用,完成自噬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