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组织瘢痕形成、肺泡结构破坏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其核心机制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僵硬和呼吸衰竭。目前,抗IPF研究成效有限,仅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药物获批且无法改善总生存率。为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策略,多种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其中,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气管内或全身给药引起氧化应激、炎症和胶原沉积,模拟人类肺纤维化的病理特征[1-2]

Control                                                                                                     BLM

图1. 对照组和使用BLM诱导小鼠肺组织切片的H&E和Masson染色图(50 μm)

[1] OM85 ameliorates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mice by inhibiting Notch expression and modulating the IFN-γ/IL-4 ratio. Scientific Reports, 15(5436).

[2] Anti-PD-1 exacerbates bleomycin-induced lung injury in mice via Caspase-3/GSDME-mediated pyroptosis. Cell Death and Disease, 16(3).

注意事项:

动物种类: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动物种类,如小鼠、大鼠、兔、犬、猪、羊等;

溶剂选择:常用无菌生理盐水;

给药途径:常用气管内滴注或雾化吸入;

造模周期:给药后,炎症期(1-7 天)、纤维化形成期(7-21 天)、纤维化稳定期(21-28 天),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取材时间。

 

上一篇:小分子课堂 | 铁死亡 Ferroptosis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 下一篇:小分子课堂 | 铜死亡 Cuproptosis 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